这部电影曾被法国禁映十八年如今是最经典的战争片杰作之一

有不少老电影就像砂石,在时间的河流中滚动过,掀起了几个水泡,不久便被冲走了。然而个别经典作品却像金子,它们沉入时间的河水时可能寂静无声,随着光阴的流逝,却被冲刷得越来越亮。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导演的美国电影《光荣之路》就是这样一粒金子。

六十二年前,1957年12月25日,战争片《光荣之路》在美国上映。影片根据汉弗莱·科布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一战期间,几名法国士兵因拒绝继续执行自杀式袭击而受到指控,随后达克斯上校试图在军事法庭上为他们辩护的故事。

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将汉弗菜・科布讲述一战中法国军队内真实耻辱事件的原著小说改编成了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最能体现导演处理不可思议的恐怖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冷静的作品。

残酷、富含智慧和出色的演技,本片堪称战争电影的最佳典范:它让观众为之愤怒。影片的高潮出现在死刑之后,这是库布里克所导演的最富有感情的一幕,一屋子哄笑的士兵强迫被捉的德国姑娘(苏珊·克里斯蒂安饰,稍后成为库布里克的妻子)唱歌来取悦他们,却未曾想到被姑娘笨拙、诚挚和忧郁的表演所感动而集体陷入了沉默。

电影直白地展现了法国人足以和中国人媲美的劣根性,这也是为什么中法两国近代历史何其相似乃尔的原因,因为电影的批判力度,曾一度在法国遭到禁播。

故事发生在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壕中,战争的无力感和讽刺意味充斥全片。在后方安然自得地住在美丽城堡里的将军,向在前线卖命杀敌的陆军上校达克斯下达了一个命令:不惜任何代价占领安特山。这一命令在当时的战况下无异于让战士们去自杀,任务注定是要失败的。将军为了掩盖自己犯下的致命错误,下令逮捕3个无辜的小兵,宣称他们犯下了临阵脱逃和叛变的罪行。达克斯在入伍前是一名律师,他自愿充当3名士兵的辩护人。但不久他就发现,除非能够证明将军犯了过失,否则只有奇迹才能救出这几个危在旦夕的小兵……

由于电影演示了法军高级将领的错误指挥和不义行为,曾被法国禁映十八年,直到1975年才允许在法国上演。当年的大明星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因参与这样一部影片的演出而遭受很多人指责和金钱损失,但他坚持不懈,保证了电影如期完成。美国国会图书馆1992年认为这部电影有“文化、历史和美学价值”而对它实行抢救,才使之得以幸存,并于2004年在伦敦电影节再次上演。如今,这部电影已经被美国电影学院提名为百年来最佳百部电影之一,以及最佳十部法庭电影之一。的确,电影最精彩之处正是道格拉斯在军事法庭上为三名被告的辩护。

法庭审判的是三个所谓怯懦军人的代表。古罗马对怯阵的军人曾有“隔十杀一”的惩罚。我没想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居然还实行过类似的刑法。这可不是电影胡编,而是有历史依据的。这三个受审的军人并非特别胆小,他们是被上级随机选出来代其军团受过的。所谓的“过”完全是因为德军火力太强而无法完成任务。所谓的“随机甄选”却不像古罗马那样,让士兵排好队,隔十个杀一人。这三个人一个是因为与上级有冲突而受到报复,一个是因为大家不待见他而被上级指定,只有第三个是抽签决定的,尽管他曾经两次因作战英勇而受到过表彰。

电影虽然是黑白的,却在一开始和快结束时充分表现了将军府的富丽堂皇,用以同前线战壕里的艰苦和战场上的残酷相对照。这种对照在很多电影里都有,并不算新奇。新奇的是道格拉斯饰演的上校的品行和言辞。他作为军团的指挥,冲锋在前;作为自己士兵的辩护人,该委婉时委婉,该激愤时激愤;作为一个正直的军人,他在将军因误解他的用心而提升他的官职时,断然拒绝;作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将军讥讽他是个理想主义乡巴佬时,他鄙夷地骂将军“之尤”。最让人难忘的还是他在法庭上的辩护,虽然很短,却令人难忘,最难忘他最后一句:“法庭诸位先生,如果你们判定这些人有罪,那必将成为永远在你们心头作祟的罪过,直到你们死去为止。”

影片的切入点非常合理、非常轻松,也非常深刻,这是库布里克电影的一贯特点,他不声嘶力竭的营造一些貌似雄壮的氛围,只是把四周打扫干净,从容开展,但是优秀的音乐、镜头和对白的结合,往往在开头就能把人抓住。

故事的剧情不复杂,法军将军A为了军功命令下属去执行不可能的任务——攻击德军的蚁丘(ant hill)(此名字大有深意),左右为难的师长Dax最后还是决定执行,在身先士卒的冲锋之后,整个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将军为了推卸责任,以激昂军威为名,要求从军队里挑选出三人执行死刑。为了挽救下属,富有正义感的Dax在法庭上为下属辩护,却没能改善情况,为了救人,Dax使出了制衡的招数,想通过抖露军队丑闻的方式使将军B干预审判。但这一切都没有改变结果,军队的丑闻反而成为了将军B除掉将军A的武器。

因为电影的批判力度,曾一度在法国遭到禁播。影片的背景是一战期间的法德交战,但是德国的军人从头到尾都未曾出现,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之下,法军的上层是如何争权夺利、中层是如何玩忽职守、下层是如何茫然四顾的乱象。

电影的最后,德国人出现了,但她不是一个将军、不是一个统帅、甚至不是一个士兵,她只是一个可怜的德国俘虏,但她在满脸泪痕之下唱起欧洲的民谣之时,原本糜集在小酒馆里想要取乐的法国士兵们,顿时感动泪下。这说明库布里克也许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民族主义者,他更近于世界主义者,也许在他的眼中,只有穷人富人之分、统治者被统治者之分,并没有明确的民族分野。因为在肮脏的小酒馆里,同样底层的德国少女和法国士兵在含着眼泪,同样地思念亲人,同样地祈求安宁。而在金碧辉煌的将军府里(库布里克特意在影片开头用语言渲染将军府的豪华,在我看来失之过显),这些研究权术、高喊着爱国的权贵们,可能随时就会以相同的理由和敌人携手起舞(贝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例证)。

电影也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到底是需要庸俗的温情,还是理智的冷酷,在取长补短无法做到的时候,这往往是我们不愿却必须面对的问题。像Dax这样过分爱惜战士生命,与上级统帅意见严重相左的指挥官,在机器一般严酷的德国军营里,活不过半个小时就要被处理掉,因为他动摇了钢铁般的意志。而虽然电影中的权贵们一再高喊钢铁的意志,胜利的信念,但和他们倡导的其他东西一样,都是他们无法做到且非彻底认同的,所以,即便Dax一再和电影中的权贵们相左,他依旧可以活下来,依旧可以继续战斗,甚至,继续发挥自己思想的影响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将军B气急败坏地训斥实际上是一种最温柔的态度了。

因为说到底,酒馆里的底层士兵们自不用言,即便是脱逃追责的中层代表——营长,会在被自己陷害的人行刑之前真心实意地道歉,颠倒是非的上层代表——少校,会在宣读审判书时目光闪烁,声音发虚,从始至终,对正义和生存的思考,依旧是困扰他们的一个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在意志高度统一的极权社会里,是完全要被取消的:正义和生存不必考虑,唯有胜利才是唯一。我们会为法国人的庸俗、自私、推诿、虚伪而感到恶心,但却从他们无时不在的一些人性思考中感受到温暖;我们会为德国人的坚定、自律、责任感、细致感到由衷的敬佩,但却有在他们超越人性的黑色思维方式下感到恐惧。说到底,人性内涵是什么,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是向下到动物性,还是向上到机械性,越过哪些边界,人性就不为人性,由此人也就不为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光荣之路》荣获1959年意大利国家影评人协会银带奖最佳外语片导演奖、1958年芬兰影艺学院奖最佳导演奖。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0分,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璀璨耀眼的电影杰作,对军队政治作出了尖锐的控诉,也是一次让观众与电影人都同样无法忘怀的电影历程。(关注我,每天都有好片分享推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