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电影《必是天堂》:苏雷曼自导自演 描摹巴勒斯坦的真实灵魂

搜狐娱乐讯(来源/《好莱坞报道者》等;编译/麦咪)在影片《必是天堂》中,以色列电影导演兼演员伊利亚-苏雷曼用自己的面庞和身体来描摹巴勒斯坦的线年起,苏雷曼开始拍摄以色列三部曲,《消失文明的编年史》《神的介入》《时光依旧》均引发了不小反响,其中《神的介入》获得戛纳影展评审团奖和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时光依旧》则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在《必是天堂》中,苏雷曼依旧展现了自己对人类矛盾行为的密切观察,但这一次的焦点是整个世界,在苏雷曼颇具说服力的观点中,这个世界已成为“巴勒斯坦的一个缩影”。

《必是天堂》在伊利亚-苏雷曼迷人的家乡拿撒勒和巴黎拍摄,并在纽约和蒙特利尔进行了探访,影片的故事围绕着平凡的事件和偶然的相遇展开。在全球紧张和偏执的世界里,这位导演在整部影片中只字未提地扮演自己——一位专注、喜欢讽刺的人类观察者。在这里,对身份和家园的追问是永恒的主题,一个人在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做自己,拍电影。

曾经,巴勒斯坦人受到警察的骚扰、羞辱和监视。但是,你瞧,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警察国家,检查点构筑起了一个庞大网络,全副武装的公民们互相猜疑地注视着对方。控制是无所不在和不间断的。苏雷曼的天赋在于,他能够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这种不安,让沉默的普通人与周围的古怪事物之间的每一幕都成为有趣的遭遇。他不需要公开强调影片的政治话题,即使是一只脾气暴躁的麻雀也能说明生活中的障碍。

拿撒勒的开场场景保证会让观众心情愉快。一名东正教牧师正在吟诵复活节的诗句,他带领着一群信徒走向一扇紧闭的铁门,这扇铁门本应在他的命令下打开。但是他在另一边看不见的助手醉倒了,无法完成他的工作(我们猜一定是苏雷曼),牧师消失在了银幕外。

苏雷曼现在没有工作,最近又失去了亲人,他捐出了衣服和轮椅(可能是他年迈的母亲的)。他戴着厚厚的眼镜,灰白的胡须,戴着一顶草帽,显得苍老了些。他的邻居甚至更古怪:一个霸占了他的柠檬树,另一个似乎发疯了。他没有女人在身边陪伴,只能留下渴望。消极的一面是,带着棒球棒的警察在街上游荡,人数甚至超过了当地居民。在一次去乡下的旅行中,苏雷曼开车回家的路上,一辆警车迎面开来,后座上有一个蒙着眼睛的女孩。虽然这一幕被设置成警察交换太阳镜的恶作剧,但后面令人不安的场景却无法解释。

于是,他乘飞机去了巴黎,传统的阿拉伯音乐变成了欢快的法国音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穿着短裙、自信地大步走在街上的漂亮女孩。这个场景一直持续,直到它变得重复,女孩们变成了视频循环中的人体模特。但是,当他往窗外看时,他看到的应该是三个警察在检查一辆停着的车。再一次,这个场景被处理得如此轻松,以至于它的意义很容易被他们在电动摩托车上精心编排的动作的幽默感所掩盖,这是电影中最精彩的笑点之一。

当与电影制片人的会面以绕圈子告终时,苏雷曼登上了另一架飞往新世界的飞机。他的朋友盖尔-加西亚-伯纳尔试图让他和一位女制片人呆上五分钟,但没有成功。“这是一部关于中东和平的喜剧,”伯纳尔插话道。“这已经很有趣了,”她高兴起来。与此同时,苏雷曼静静地观察着普通民众在超市里包装攻击性武器。在中央公园,六名全副武装的警察警惕地追赶着一个戴着天使翅膀和巴勒斯坦国旗的女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